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以一线城市为首,近期各地土地市场中成交多宗单价接近甚至超过周边房价的地块。对于拿地企业来说,面对过高的土地单价,只有房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才能实现盈利,这不仅会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也将继续助推房价的上涨。
上述报告认为,新政下土地市场逆势升温,开发商对后市信心满满,不断高价拿地,也将进一步向楼市释放出积极信号,这或许意味着楼市风向会进一步转向乐观,今年以来的调控成果很有可能受到影响。当“面粉”的价格再次超过“面包”,调控变为“空调”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
高价地块纷纷“解套”
楼市的持续回暖,让一些昔日处境尴尬的高价地项目纷纷解套。
“我们也没有想到上半年房子能够卖得这么好。”一家刚刚发布中报的上市房企负责人朱伟(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连2009年楼市最为疯狂时期拿地的项目都已经轻松‘解套’,乐观情绪正在行业中蔓延。”
朱伟所在的房企曾在楼市最为疯狂时期的2010年2月,以172%的超高溢价率拿下上海松江区的一幅土地,而就是这样一个高价抢得的明星地块,后来成为了公司手中的“烫手山芋”。
面对持续的调控和高昂的拿地成本,朱伟的团队决定放缓该项目的开发。“这个项目本该在2012年上半年入市,但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基本卖一套亏一套。”
朱伟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烫手山芋”瞬间成为了“香饽饽”。今年上半年,上述项目终于入市,开盘首日去化接近200套。
“开盘当日傍晚,销售经理把销售情况群发给我们几个高管,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由于楼板价较高,这个项目的利润较薄,但终于还是‘解套了’。地产公司不怕亏本卖房,就怕库存‘烂在手里’。”朱伟如是说。
其实,乘着楼市回暖的东风,高价地解套并非孤立。
2009年,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的总价拿下上海长风6B、7C地块,楼板价达到22409元/平方米,70.06亿元的总价成为2009年的全国总价地王。然而,于去年开盘的该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售出了656套房源,累计成交金额达到73.18亿元,单价在4万元/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