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在针对这份报告的评论中说,虽然这次研究并不代表H7N9将引发下一次全球病毒大流行,但仍提醒世人应当保持高度警惕。中国今年3月确诊首例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截至7月21日,中国大陆及台湾共发现133例确诊病例,其中43人死亡,大部分患者都因接触禽鸟而感染发病。
省疾控中心专家昨天强调表示,之所以说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是有限人与人之间传播,首先,第二例病例的发病是在完全没有个人防护,并且直接接触第一例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帮助清理其口腔中痰液)的过程中可能感染的;而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与首发病例同病房的其他病例均没有感染,这进一步说明,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而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以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在接触病人的同时,只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和手套);在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完全可以防止被感染。
其次,首例病例的多个密切接触人员,包括其女婿(在其岳父生病住院期间,也为其提供护理),都没有出现感染H7N9病毒,只有第二例病例感染发病,可能与其和第一例病例之间有血缘关系这一特点有一定关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从两个病例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毒的基因测序和功能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病毒与此前从其他病人中分离的病毒一样,没有发现关键的功能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该病毒的受体仍然是禽源。从这一点上来说,禽类对该病毒相对比较易感,而一般人群由于不同种属受体的特异性不同(人和禽对H7N9病毒的受体不同)则很难感染该病毒。
该研究提醒科研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要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案例,因为一旦聚集性案例增多,方表明H7N9病毒引发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效力增强,但目前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但需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