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新政落实 专家:管理贴牌不宜一刀切

编辑:Emer | 出处: 京华时报

  OEM委托加工是奶粉产业在国际分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

   很多号称是纯进口的奶粉在原产地却找不到这个牌子,一些企业更是在国外设一个空壳公司,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还要在包装上标注“原装进口”、“100%国外奶源”,正因此,贴牌“假洋奶粉”一直备受诟病。“假洋奶粉”的好日子到头了?答案恐怕是不。

  一家婴幼儿奶粉企业负责人透露,国家的政策是针对国内的委托生产、贴牌生产行为,进口OEM是允许的。“如果你是在国内贴牌生产就必须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工厂,如果是海外OEM则不会受到影响。”

  上述企业的运作方式正是海外注册商标,委托某国工厂贴牌生产婴幼儿奶粉,然后运回国内销售。2012年,该企业婴幼儿奶粉销售额近2个亿,而上述负责人表示,新政不会对他们的生意带来任何影响。

  上海另一家正处于筹备阶段的婴幼儿奶粉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奶源和生产基地均来自新西兰,也是采用委托代加工的方式,但目前没有接到任何政策风险通知。

  有统计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国产奶粉遭遇信任危机,中国市场上尤其是网络上销售的洋奶粉品牌已有数百家,但其中多为中国商家变相生产的“假洋奶粉”,其中不乏施恩、纽瑞滋、德露滋、康维多、贝贝颂、澳优、百立乐、培芝、荷兰朵、金奇仕、倍爱、爱迪生、迈高、新怡等“知名”品牌。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解读认为:“政策对海外OEM没有一刀切,或许是因为OEM委托加工是奶粉产业在国际分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按照国际分工,奶粉产业链可分为初级生产商、深加工商和包装商、品牌集成商三个环节。初级生产商比较著名的如恒天然公司,而品牌集成商著名的比如瑞士玺乐,后者的OEM商为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如果中国政府一刀切,可能会受到海外诟病。”

  而国内的OEM则没有那么好运了,宋亮说:“新政的影响会更多体现在施恩等国内OEM的奶粉品牌身上,这类企业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