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奶粉中国“芯” 谋民之利 害奶粉业

编辑:miya

    是对奶粉业的严重伤害

    原本,“假洋奶粉”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多是借助“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民众对于国产奶粉信心崩塌的空隙,大举入侵,重在谋财,而与提升产品质量毫无关系。可以理解为大多数“假洋奶粉”实际上就是恶意欺诈消费者。

    当然,不排除这一时期兴起的部分奶粉品牌承载了做大做强的美好愿望,但是假以“洋包装”之名,恰恰说明了奶企生产行业的不自信。但是,想要拯救奶企行业的公信力,只能靠从原材料到加工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重获公众信任,而不是披上“洋马甲”迷惑大众。一旦“洋马甲”被揭下,面临的将是民众对国内奶粉行业的再一次质疑、控诉和唾弃。这对拯救形象不仅无益,更会令公众的不信任感增长。对于中国整个奶粉业的形象重建、信心重建损害巨大。

    不利于品牌自身的积淀

    “假洋奶粉”不仅损害宝宝健康、损害消费者利益、损害国内奶粉业形象,对于品牌自身的发展与沉淀也十分不利。过分追逐利润、把过多精力放在如何逃避市场监管方面,而不是脚踏实地研发新技术、引进新生产工艺、严格监控产品品质,以欺诈的马甲支撑前行,终究无法走太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