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儿童饿死续:民政部四地试点分层分类救助

编辑:chenglian | 出处: 腾讯


  □专家观点

  儿童福利应用法律来保护

  救助范围 有所扩大

  “此前民政部更多关注的是孤儿,虽然也关注过家庭中的儿童,但是从未将受救助的儿童明确规定,详细划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小军介绍,适度普惠是一个理念,分层次、分类型等则是如何来贯彻普惠的理念,分标准、分区域则是为了改善儿童的福利服务水平。按照试点内容,儿童普惠的程度确实有所提高,“原来一些不曾纳入救助的儿童群体也被纳入救助,比如残疾儿童,以前是归在残联的,现在也纳入进来。”

  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表示,据他了解,民政部早在去年就已开始筹措该试点。

  仍有儿童 未被纳入

  童小军说,民政部救助范围虽有所扩大,但将儿童分为上述几个类别并不合适。在她看来,不应该将儿童分类,而应该用法律法规来为所有儿童提供同样的福利和保护。

  “困境儿童肯定不止3类。上述的分类,至少有两类孩子无法包括进来,比如父母吸毒而没有被强制戒毒的,比如父母虐待儿童的等等。”童小军认为,困境儿童可能是逐渐陷入困境的,情况是变化的,政府应该在不断的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解决问题。

  童小军认为,社区里必须要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来专门负责儿童的工作,对每一家儿童的情况了如指掌,哪家父母病重、哪家儿童残疾、哪家父母有服刑等。

  立法是 当务之急

  对于此次试点,上述两位专家都有所担心:“民政部门的权责有限,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但这不是民政部门说了能算的。”

  高华俊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对儿童福利保护问题予以明确规范,包括监护权的转移、救助、如何紧急处置等。目前负责儿童的部门非常多,很多问题到底归谁管没有明确,民政作为一个部门,能推动的进展也是有限的,“儿童福利和保护必须上升到更高的层面,需要更高层的重视。”

  两位专家认为,要根本解决儿童福利保护,必须推动儿童福利保护的立法,“国家现在有这个能力,国外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