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工商局通报了我省2013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其中桶装水共抽检30批次,合格率仅为43.3%,这已是连续第二年合格率不足五成。
业内人士分析,桶装水问题多主要是生产环境简陋、用回收的劣质桶装水和自身质量检测不到位造成。省工商局副局长阳芳华表示,将对涉事桶装水企业进行重点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桶装水行业的检查力度。
【抽检结果】
桶装水合格率不足五成
二季度,省工商局从益阳、常德、株洲、长沙4地抽取了30批次桶装饮用水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仅13批次产品合格,17批次产品不合格,合格率仅43.3%。
近年来,我省抽检的桶装水质量一直不乐观。记者翻看近3年我省桶装水抽检记录发现,2010年第二季度监测通报中,桶装水合格率为60%;2011年10月公布的抽检结果中,有10批次桶装水不合格;2012年二季度的抽检结果显示桶装水合格率仅40%。
不合格的原因大多集中在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PH值不合格、钙锌微量元素含量不合格四大主要问题。
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消费者长期饮用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标的桶装水,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等症状,长期饮用缺钙的水有可能导致胆结石一类的结石疾病。
【原因探析】
简化生产流程致问题频出
为什么桶装水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为控制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是桶装水问题频现的主要原因。
浏阳市某矿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表示,桶装水市场在国内规范化发展只有近十年的时间,市场仍然混乱。长沙市目前有桶装水生产厂家80余家,其中大部分以自来水为水源,不少企业是家庭作坊。
陈龙表示,桶装水的菌落指数超标主要是因为水源本身不净、加工环境不封闭、装水桶不合格、运输不规范等。他告诉记者,由于成本原因,这些厂家在生产时未能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操作,简化生产流程,忽略对生产环境、配套设备、消毒手段等细节的卫生安全把握。小厂的消毒杀菌工艺不彻底,有的厂只有灌装这一个环节由机械控制,其余环节都是人工参与。此外,桶装水入行门槛低、设备的落后让病菌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