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同学关系
除了堤防三怕,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搞好“同学关系”。考生可以引用《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来阐述同学关系的重要性。比如要向最牛逼的同学学习,还要懂得吃亏让他们认可你,相互学习进步。终将有一天,好同学会变成好基友,好基友会变成中国合伙人。
浙江考卷:三句话看青春
三句话太多了,一句就够了。前一段时间浙江卫视街头采访“青春是什么”,58秒的地方一名男生回答:“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们这种人只有大学了”。但身处考场的考生不能这样说,否则会被扣分的。
安徽卷: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这题目是最实际的,因为每天都有人在问,为什么能这样,比如看到这条新闻:
@南都地产:在深圳南山,一套236平的房子被分割成9间房,45个床位,35人蜗居在此。她们每人一张不到1米宽的床,7人共用一厕所、12人共用一洗澡间、35人共用一个冰箱……这样一个床位,每人需付750元。
当然比上面这条新闻更不可思议的是:延安临时工跳起来踩人、中储粮一不小心就着火了…为什么能这样?问完之后就反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因为这是中国。如此反复问反复回答,该作文肯定满分。
福建卷:根据忧天写作文
顾城的原诗是这样:“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我想到了这条新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透露,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激烈,“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其实作为一名考生,你不用担忧天空,也不用担忧大地,更不用担忧能不能“深深地扎进地层”,而最应该担忧的是,为什么“地球失去引力”?看到不断抢镜头的临时工,我仿佛知道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