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发现,中关村很多二手房源都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老房子,有20年至30年时间了,很多是单位分房,而非商品房。走访当天,房产中介报给记者的价格是一居小户型40平方米左右的,均价约每平方米9万元;二居60平方米左右、三居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均价约每平方米8万元。而这些价格近400万元甚至400万元以上的房源都是稀缺房源。
“不买的话可能转眼就没了。因为,有需求的有钱人不在少数。”一位房产经纪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样的高价位,想买都要‘找机会’,原因很简单,虽然价格听上去高得令人望而生畏,对于它的升值空间,还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学校不搬走,学区房就会持续升值,即使拆迁,补偿款也是按市场价走的。而且,如同整个北京房屋的价格走势,一段时间的价格下跌之后,就是一段时间更明显的上涨、反弹,学区房也是如此。”
现在二手房交易市场是低迷时期,但这也是购买的机会,因为购房者还有还价的空间。如果是扎堆购房入学的高峰期,根本就别想讨价还价了,该房产经纪人敦促道。
家长不愿输在起跑线上
刘勇告诉记者,购买学区房的前提下,落户并不意味着孩子入学就一定成功。“有关部门会审核资料。因为名额有限,比如现在一些正在出售的中科院单位的住房,对于中科院职工的子弟是优先享有入学资格的,随后才是购买其房屋落户的孩子有资格被考虑。”
“按照每个班级30名学生计算,一个学校一年大约有300个招生名额,两所学校大约600个名额。在售的二手学区房总共不到100套,所以购房者基本上能够实现购房为孩子办入学的初衷。”刘勇说。
“如果孩子进不了一个好学区或者好小学,可能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家有学龄儿童的李女士一语道破了无数家长的心声。她向记者直言,这就是家长挤破头都要让孩子进名校的原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记者找到的一个网友搜集的数据显示,进入市重点,尤其是中学实验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名小”,各“教育强区”的前20%的小学占据了名牌中学实验班80%的生源。例如西城近50所小学,排在前十之后的小学,能进入市重点实验班的学生少之又少。
2011年高考,超过600分以上考生比例,西城区继续高居全市各区县榜首,每3个600分以上考生就有一个来自西城。2012年,西城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最牛的北京四中,12人保送北大、清华,70名国际班毕业生100%进入美国排名前五十的大学,其中20人被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排名前五的美国高校录取。
此外,如果一名小学生的学籍和户籍,都不在西城、东城、海淀,意味着他小升初的时候,想要跨区报考好初中,还需来一场难度更高的“择校大战”。
“现在竞争那么激烈,一件事即使只有1%对孩子有用,家长都会抢着去做,更不用说这么重要的选择小学。”一位家长对记者表示,所以一所好的小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