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感慨年轻时愧对女儿 以后要多陪着外孙

编辑:chenglian


  谈春晚

  感慨老朋友们都退了

  全国的演员都往北京跑,因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只有在北京打拼出来的演员,才能在全国红起来。还在铁岭的潘长江因为和赵本山演了《大观灯》有了一些名气,先去了一些晚会、《综艺大观》之类的节目。真正改变命运,潘长江说有五件事,第一件当然是和赵本山合作的《大观灯》,还有1989年辽宁的春晚和巩汉林演的《对缝》,1993年春晚的《桥》,1996年的《过河》,“《过河》和《桥》都是载歌载舞的形式,非常适合我。”

  “我记着1992年出去演出的时候很多观众围着别的明星签名,一个个从我身边走过,我只好一个人在走廊站着,没一个人认识我,1993年演完《桥》之后开始有人找我签名了,但是,还是比别人少,感觉自己是捎带的,1996年就不一样了,找我签名的人就很多了,演员红不红出门演出就能看出来。”


荣升姥爷的潘长江满脸笑容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潘长江没有大树能靠,他的喜剧人生感觉还是靠着一股拼搏的劲头自己拼出来的。“我演了很多情景喜剧,比方说《笑笑茶楼》。加起来我一共演了600多集,这些给我奠定了基础。”潘长江也很感慨:“今年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批老人,就我和蔡明在撑一个作品,剩下的都是年轻的,唯一一个郭冬临还被挤到了冯巩的相声里面,黄宏、郭达、赵本山、巩汉林今年都没上,兄弟姐妹们有的年纪大了,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忙自己的事,不想受这份累了。其实我到今天为止都在想我的喜剧人生,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心还很年轻,争取多出一些好的作品,希望等年轻朋友老了之后,回过头来看到我的光盘,能说一句曾经有个叫潘长江的人,演的喜剧小品,电视剧,电影挺好玩的,那时候你回头想,中国的喜剧是有那么一帮人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很累,但是痛并快乐着,我觉得目的不重要过程很重要,享受创作的过程,这是一笔财富。”

  今年的《想跳就跳》在各大网站获得了第一名的好评价,而且和第二名相比优势很大,作为“过来人”潘长江却在思索,这个第一名来得不容易,这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需要笑。每天工作很辛苦,为了生活为了住房为了吃饭为了孩子,他们在日夜奔波,劳累过后,赶上能看到我们的节目哈哈一笑缓解一下,作为一个喜剧演员,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按自己的体力,按自己的分量,我完成了一份演员的责任,心里头欣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