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一季度外贸同比增13.4%
海关总署昨天公布的我国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3.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9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58亿美元),增长8.4%;贸易顺差2705亿元人民币(折合430.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贸易顺差仅2.1亿美元。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652.6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增长12.1%。3月份,我国贸易逆差61亿元人民币(折合8.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51.8亿美元。
在一季度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美国、东盟贸易稳定增长。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44.1亿美元,下降1.9%,占外贸总值的12.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1182.4亿美元,增长10.8%,占外贸总值的12.1%;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708.7亿美元,下降10.7%,占外贸总值的7.3%。文/本报记者 张艳丽
释疑
回应“虚报出口数据”:内地香港统计存差异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昨日就媒体报道的“虚报出口数据”进行回应,称内地与香港统计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算法存在差异所致。
郑跃声分析:跨境流动的货物应该按照全值进行统计。但是在贸易实践中,在实际通关的过程中,内地的一些出口商在向海关作出口申报的时候,由于不了解这个货物下一步流向的安排,他们就会将出口货物目的地申报为香港,这样这些货物就列入了内地对香港的出口统计。而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贸易报关制度,在内地输往香港的货物中,如果其中有些货物在香港解释作转运或者是过境,这些货物不在香港做进一步的加工,也不在香港消费、转卖,那么这些货物按照香港特区的规定就可以不必向海关提交报关单。因此,这些货物也就不列入香港统计的内地的进口。正是因为两地之间在统计上、做法上的这些差别,造成了两地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