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死个人!” 家有磨蹭宝宝如何是好?
编辑:xiangmengjie 出处: 妈妈网
【妈妈网特稿】一大清早,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幼儿园,一家人以“打仗”的节奏紧张地洗漱、吃早餐。可偏偏宝宝磨磨蹭蹭,碰上急性子的父母,更是瞬间就hold不住火气要催促孩子了。宝宝到底为什么磨蹭呢?是先天慢性子还是后天养成的坏习惯?

  宝宝解惑:我磨蹭时是这样想的】

  “这些事情我还不熟练!”

  解读:如果宝宝年纪尚小,自理能力刚刚开始发展,所说很多事情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但是还不是很熟练,这时候宝宝就会显得比较磨蹭。另外,这个阶段宝宝的神经肌肉的活动还不协调,所以做事的时候要非常缓慢才能做得好,把持得住。

  “动作快一点有什么好啊?”

  解读: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宝宝做事磨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只是在延续着从前的习惯而已,他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宝宝若抗拒某事就会变得磨蹭 以逃避这些事

  “这些事我很抗拒!”

  解读:有些宝宝在入园第一年的时候开始出现磨蹭的情况。其实这也是孩子的一种小心思--不想去幼儿园。因为不想去幼儿园,孩子就可能通过磨蹭来达到不去幼儿园的目的。这同样也适用于孩子不愿意做的其他事,例如被强迫去的兴趣班、要带孩子去打针或是逼迫孩子学习等等。

  “以前这些都是妈妈帮我的!”

  解读:在育儿过程中,有些父母常常感到与其让他自己来做事情,比如吃饭、洗脚,还不如成人喂他吃、帮他洗来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孩子也会因此惰性越来越强,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我天生就是慢性子……”

  解读: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他们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变的先天气质,父母对于孩子的气质只能接受并因势利导;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气,较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过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会因慎重仔细而动作缓慢,这样的效率反倒会非常高。对此,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判断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