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

返回顶部

返回到顶部

向您推荐: 问答手机版| 聪明妈妈申请|

待解决

小萌女Judy

所有回答:0

最佳回答:0

采纳率:0.00%

小萌女Judy

养育孩子时,爱与溺爱的尺度到底在哪?

提问时间: 2017-06-18 14:45 问题状态: 待解决

转载的哦!“无条件的爱”这个词,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陌生。现在随便翻开一本育儿书籍,基本都会提到这个词。无条件的爱,和溺爱有什么区别啊?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不能一味无条件的爱吧?Chapter  1 溺爱:“取悦型”家长的误区   没有一个家长是不希望孩子快乐的。但当我们把“希望孩子时刻快乐”作为养育的终极目标,这就是溺爱的温床。我们这代的情感教育是缺失的。从小,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孩子不哭”。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对情感是有偏见的。开心愉快是好的,难过愤怒是不好的。这样的潜意识就会造就一类“取悦型”家长,他们不希望孩子哭,更加见不得孩子哭。于是,只要孩子一哭,马上缴械投降,把之前学到的所有育儿知识都抛在脑后,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让孩子不哭。这个应激反应是很危险的。它只是在掩盖问题,得不到玩具哭了,马上买一个;吃饭时想要看电视,一哭马上打开电视机。它没有教会孩子,怎样是与他人、与世界的有效互动方式。长久下来,会给孩子一个错觉 ——  外面的世界是围绕着我的,而且是围绕着我的哭声建立。这就是自我中心,这就是溺爱造成的结果。Chapter  2有条件的爱:将“爱”作为教育孩子的交换条件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是外婆带的。外婆最习惯说的就是 ——“外婆带你很辛苦的,你一定要懂事成绩好,不然外婆就不喜欢你了”。这其实就是最典型的“有条件的爱”。这让我很小就明白了,外婆对我的爱是要基于我乖、成绩好的。我那时的确是很乖,成绩也很好。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其实是缺少爱的滋养的。我更多的是害怕。另外一种更加极端的就是“威胁”。比如 ——“你这样,父母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你这样是要气死我啊!”。要知道,再顽劣的孩子,他们都是爱我们的。对孩子最大的惩罚莫过于说这样的话。这是用爱在绑架孩子,给孩子深深的愧疚感。有条件爱的根源,其实是界限感模糊,分不清“对事”和“对人”的区别。孩子一定会犯错,但我们需要时刻让孩子明白的是 ——“妈妈仍然爱你,但我不喜欢这个行为。”而不是因为孩子的一个行为,全盘否定孩子这个人。更加不该把“爱”变成让孩子听话的筹码。说个题外话,在生活中区分“对人”还是“对事”,真的可以少了很多无谓的争吵或者自己生闷气的。多少夫妻一吵架就是人身攻击,其实就是气头上把“对事”变成了“对人”。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学会一种不健康的关系互动模式,以交换和威胁作为基础的。比如我们成年后,总能听到有些人喜欢把“分手、离婚”挂嘴边 ——“你再XX,我们就分手”——  但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分手。更容易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损,就像我自己童年的这段经历。当我尽了最大努力却没有达到外婆要求时,我是感到自卑的。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从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Chapter  3无条件的爱: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谈到无条件的爱,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它的概念就不谈了。今天就想特别谈一下,在管教孩子时,怎么做才是真正地践行“无条件的爱

点击一下,刷新验证码



每回答一个问题,可以获得2个聪明豆,聪明豆可换大奖

您的账号已被禁止发言!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反馈~

共有1个答案 回复列表

全部回答()

相关问答

备孕期 怀孕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家有学童 常见疾病 情感生活 本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