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脂肪肝是怎么造成的

妊娠期脂肪肝是怎么造成的

妊娠期脂肪肝:病因、症状及治疗策略

什么是妊娠期脂肪肝?

妊娠期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28~40周),尤其是妊娠35周左右。其主要特征是脂肪酸在肝脏和其他器官(如肾、胰、脑)中异常堆积,导致多脏器损害。这种疾病对母婴健康威胁极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胎儿缺氧、孕妇死亡等。

妊娠期脂肪肝的病因

目前,妊娠期脂肪肝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研究推测其与妊娠引起的激素变化有关,尤其是与脂肪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怀有双胎或男胎的初产妇
  • 遗传因素(如脂肪酸氧化障碍)
  • 孕期营养过剩与缺乏运动

妊娠期脂肪肝的症状

妊娠期脂肪肝的早期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以下是常见的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

  • 持续的恶心与呕吐
  • 乏力
  • 上腹痛或头痛

进展性症状

  •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 凝血功能障碍(如皮肤瘀点、呕血、便血等)
  • 低血糖
  • 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昏迷
  • 少尿或无尿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妊娠期脂肪肝的诊断需要结合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由于其症状与其他疾病(如胃肠炎、肝炎)相似,诊断需高度警惕。

治疗

妊娠期脂肪肝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终止妊娠。以下是主要治疗策略:

  • 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应尽快终止妊娠,无论病情轻重。
  • 支持性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改善凝血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产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大多数患者在产后可迅速恢复。

预后与注意事项

妊娠期脂肪肝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关键。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全消化道大出血、全身皮下瘀血甚至颅内出血,最终危及生命。

结论

妊娠期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妊娠并发症,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