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攻击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质和白质部分,导致神经损伤,从而引发肌肉无力和肢体弛缓性麻痹。部分患者可能会自行痊愈,但多数患者会因下肢肌肉萎缩和畸形而导致终身残疾,严重者甚至可能丧失行走能力或危及生命。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主要工具,分为以下两种:
自脊髓灰质炎疫苗问世以来,全球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许多国家已经成功消灭了该疾病。然而,仍有部分地区存在零星病例,特别是在疫苗接种覆盖率较低的地区。
年份 | 事件 |
---|---|
1955年 | 首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由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开发成功。 |
1961年 | 减毒活疫苗(OPV)由艾伯特·萨宾(Albert Sabin)开发并投入使用。 |
1988年 | 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计划。 |
在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部分,所有儿童都可以免费接种。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OPV),即“糖丸”,以及灭活疫苗(IPV)。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全球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是人类健康史上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