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美国产女”是她的选择 道德棒杀太扯
编辑:Tity 出处: 妈妈网
“柴静美国产女”一事在微博引发了诸多非议。原来,这件事的关注点并不在“产女”,而在“赴美”。央视喉舌、网络公知这些标签,将习惯于以“爱国”这旗帜站队的人们撩拨得“火冒三丈”。“表面上赞美中国,大肆宣扬爱国心。实际上,不还是在美国生了孩子吗?”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妈妈网特稿】昨天,有媒体爆料,沉寂已久的柴静,已于美国产女后归来。而疑似柴静抱着婴儿现身机场的照片,也连遭曝光。照理说,这只一个普通的新闻,却在微博引发了诸多非议。原来,这件事的关注点并不在“产女”,而在“赴美”。央视喉舌、网络公知这些标签,将习惯于以“爱国”这旗帜站队的人们撩拨得“火冒三丈”。“表面上赞美中国,大肆宣扬爱国心。实际上,不还是在美国生了孩子吗?”网络言辞犀利的“批斗”,让柴静的形象瞬间面临着倒塌的危机。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媒体声音

  @新京报:选择让孩子在哪出生,终归是个人自由。柴静虽然名气大,但她仍然是一个中国公民。而对于中国公民在哪里生孩子,法律没有规定。法无禁止则自由,柴静在哪里生孩子都是她的正当权利,无须别人置喙。

  许多人对柴静口诛笔伐时,只着眼于其“公知形象”或“体制内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一套高标规则,殊不知,权利优于绑架性道德义务,是应有的价值次序。既然在哪产子是个体自由,就无需搞道德棒杀。

  实质上,柴静的婚恋史或产女经历,均是其私域范畴的事儿,人有窥私欲,可以理解,但不应该“趴在人家窗户上”。揆诸当下,无论是遭不加V爆料那会儿,还是眼下,柴静都缄默不应,这或许正是以沉默方式扞卫恪守隐私空间,抵御对隐私的逾矩侵犯。

  在《看见》里,柴静说:“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或许已道出初心。而在赴美产女一事上,柴静大可不必“向外界索求理解”,因为这纯属个体选择自由,哪怕它是消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