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粥的做法

【导读】黄芪,又名北芪、绵黄芪、炙黄芪、生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黄芪可烹制成黄芪粥,不过大家知道黄芪粥的做法吗?

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人们熟知的补气药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不过大家知道黄芪粥的做法是什么吗?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黄芪粥的做法吧!

原料:黄芪、大米。

做法:

1、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用。

2、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3、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黄芪粥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这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

气弱体虚的朋友,在三伏期间坚持每天喝黄芪粥,能够提升中气,增强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温馨提示:

做黄芪粥,要注意黄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大米煮粥。

大家知道黄芪粥的功效是什么吗?黄芪味甘甜,略带豆腥气,但并不令人难受,故常用来制药粥。黄芪也是一种补气药,它擅长补肺气、助脾气、有较好的滋补强壮作用,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为大家介绍黄芪粥的功效吧!

三伏天暑湿伤气,用黄芪进补正当其时,伏天太热,常使人感觉懒洋洋的,不想多说多动,有的人身体发重、头脑昏沉、出汗多、手脚发热,还有的人双腿浮肿、便秘等等,这些症状正需要黄芪的药力来化解。

黄芪粥是补虚的,实证不宜;体虚、中气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则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凉了,感受了风寒,那就是有表邪,那么这两天就不要喝黄芪粥。

黄芪粥,古已有之;在苏轼的诗中,就曾提到过他在大病初愈时喝黄芪粥的事情。那年他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当时“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故用“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是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黄芪可以烹制成药粥,以至于强身健体,然而大家知道黄芪粥怎么做好吃吗?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为大家介绍黄芪粥怎么做好吃吧!

原料:黄芪、小米、花豆、大米、水各适量。

做法:

1、准备好黄芪、大米、小米、花豆。

2、把花豆、大米用水浸泡约10小时。

3、把黄芪也放入水中浸泡。

4、锅中入水,加入黄芪。

5、再加入大米、小米、花豆;盖上盖煮2个小时即可。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

温馨提示:食用黄芪粥需挑出黄芪,黄芪不可食用。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富含糖类、胆碱、叶酸及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不过大家知道黄芪粥的宜忌人群是哪些吗?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黄芪粥的宜忌人群吧!

黄芪粥的适宜人群:

1、体质虚弱、经常熬夜的人群均可食用。

2、中气不足、中老年人可食用,并且中老年朋友经常食用黄芪粥有助有身体的自我修复。

3、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可补元气。

4、大多数肥胖的人,都有气虚的表现。对于这些体虚而又肥胖的朋友来说,喝黄芪粥补气再好不过了。身体的赘肉都是代谢不掉的废物堆积而成,喝了黄芪粥,人体的运化功能增强,赘肉自然没有存身之地了。

黄芪粥的禁忌人群:

1、不适合体格健壮的人保健。

2、感冒发烧、咽喉红痛者,大便干燥,不宜使用。

3、病人多怒,脾气急躁,肝火大者勿服。

4、高血压慎服,高血压多数都是肝阳上亢,服用黄芪会加重。网上说黄芪可以治疗高血压,那是特定的情况,中医辨证属于黄芪适应的证型才可以,自己保健不适合。

在黄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然而好的黄芪粥要有好的材料才能烹制成,接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黄芪粥的食材选购方法吧!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

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

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

特征可概括为: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
  • 索引
  • 黄芪粥的做法
  • 黄芪粥的功效
  • 黄芪粥怎么做好吃
  • 黄芪粥的宜忌人群
  • 黄芪粥的食材选购
  •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