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儿童大健康领域,达因药业把研发创新写入发展基因

  研发创新为王,建立核心壁垒

  早在2007年,达因药业就开始专注儿童药领域。适逢达因药业刚换了新的领导班子,被任命为总经理的杨杰开始全面接手公司。凭借7年儿科医生的切身经历,杨杰深刻明白当时中国儿童药需求大、供给少、研发难的痛点。

  此外,彼时的达因药业也备受多元化的拖累,急需调整发展战略。因此,杨杰决定改变以往跟随市场被动定位的发展模式,调动一切资源聚焦儿童药,并率先提出“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研发理念。

  但从当时的儿童用药行业大环境来看,儿童药品的研发一直面临着高额的资金投入、缺乏可供查询的资料、研发周期长等困境。甚至到2016年,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应儿童专用的药品却不足60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剂型。

  这种现状导致许多儿童用药以成人用药减量替代,而这里面的安全隐患不胜枚举。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仅因用药不当,就造成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2016年6月1日,国家卫计委(现为国家卫健委)、工信部、CFDA联合印发了《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2018年新版《药品管理法》将“儿童用药”正式写入法律,进一步鼓励儿童用药品的研制和创新。

  由此可见,达因药业的转型除了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也显示出相当的战略定力。从锚定儿童药领域,达因药业在2011年就建成国内首个儿童用药技术研发中心,在2013年达因药业还被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定为“儿童药调研基地”,2016年在北京兴建了儿童专用药物高端制剂研究院。

  杨杰曾坦言“企业战略不是拍脑袋就敲定的事情,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后续靠什么来支撑这个战略,包括研发策略、产品策略等。”当杨杰提出这个问题时,“研发创新”就已经被写入达因药业的发展基因

  目前,达因药业一直着力于儿童治疗药物的研发,布局的儿童专用药有40个,涉及到15类,十四五期间每年会有1—2个新产品上市,已逐步形成完整的儿科用药体系。另据华特达因半年报披露,仅2021年上半年就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3项,其中获得授权18项。

  除了不断丰富儿童药品种类,完善儿童用药布局,着力解决儿童用药的用药难、安全性,达因药业还和九州通、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流通巨头合作,借助其渠道优势,探索全链路触达,解决中国儿童用药可及性的同时,扞卫更多儿童的健康。

  达因药业凭借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儿童用药行业领军企业,对于儿童健康产业的布局,或许只有持续的技术沉淀和突破,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