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诱拐骗术!不慎走失做好这件事,找回几率大大增加

编辑:鹿鸣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健康平安是全家人的心愿。缺乏安全教育,缺少危机意识,危险来临时刻的安全知识与逃生措施,成为危难时刻的一线希望。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本期《爱幼科学说》邀请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王大伟,他是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坚守教学第一线从教三十余年,义务普及儿童安全知识。今天,他将告诉全天下的家长:儿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诱拐手段再添新花样,iPad 成为头号杀伤力

外来人口聚集地、父母从事餐饮服务行业、孩子小于三岁、老人固定看护孩子等特征构成儿童所处的危险环境。针对这个特征,王大伟现场普及常见的“诱拐儿童手段”:物质引诱、博取爱心、新奇事物。犯罪分子通过棒棒糖、iPad等骗取爱心同情的引诱方式将手段实施。对此,王大伟倾情奉献“对陌生人说不、防诱拐歌谣”的远期防范措施;广播找人、十人四追法、报警的近期防范技巧。此外,还要教会孩子记住城市、小区、门牌号;父母的名字和电话;报警电话、求助警察等方法。将自救知识融入生活,潜移默化地灌输安全意识。

孩子放学遭遇坏人尾随,这个方法快速解决

父母一定要重视防丢防拐:当孩子上下学的时候,不幸遇到尾随者,要学会6招应对危急情况:利用“发现坏人术”,往人多地方跑,求助警察;如果没有警察,附近商店求助;不要慌不择路,走向死胡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记得随身携带哨子,必要时吹响哨子;千万不在脖子上挂钥匙,防止被人尾随入室;当快到家门口时,确定无人跟踪再开门。王大伟温馨提示:警之于先,察之于后,父母就是孩子的保护伞,需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性侵害教育严重缺失,导致孩子对所受伤害无意识

“你嫌性教育太早,侵害者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调查显示,近七成受害者是18岁以下儿童,0-5岁占3.18%,6-11岁占8.75%;嫌疑犯90%是熟人,性侵害没有固定场所,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行为改变、梦呓、恐惧、不愿上学或不愿见到某个人等表现的时候,此时家长要引起高度关注。个别家长的疏忽可能是孩子受伤害的开端,“会听、会看、会跟、会谈”显得格外重要。会听:别只顾结果,多听原因;会看:检查孩子身上有无小伤疤、小红肿;会跟:检查路上有无安全隐患;会谈:积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利用不同的形式教会孩子安全常识,杜绝性侵害事件的发生。

又是一年开学季,如何更好地保证孩子的安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科学防患于未然,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今晚22:00,王大伟与你相约辽宁卫视《爱幼科学说》,为每个宝宝构建平安幸福的成长之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