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磨蹭蹭,竟是家长催出来的?99%的家长都中招了

编辑:鹿鸣

早上起床催,中午吃饭催,晚上睡觉催,家长拼命催,宝宝慢吞吞。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已成为大多数孩子的通病,家长为此一把辛酸一把泪。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状?家长如何能够快速解决“拖延症”?本期《爱幼科学说》邀请到复旦大学博士付小平,他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他结合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父母分享养育孩子的理念,深受年轻父母的青睐。节目中,针对宝宝磨蹭的各种表现,他将给出科学正确的引导。

如何正确地看待“小磨蹭”?

“快起床”、“快穿衣服”、“快吃饭”、“快点走”、“快快快……”快速的催促,成为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一天到晚催我,越催我越想磨蹭”,这是孩子真实的内心。面对这种情况,付小平建议,家长不要强行干涉孩子的时间管理,要平等尊重孩子的节奏。表面上,孩子和成人在同一个空间,实际上,两者在不同的世界里。孩子眼里看到的是微观世界,生活、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孩子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力、行为等各方面的发展,随着年龄慢慢发展。家长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等待接受,尊重孩子的节奏,更好地提高效率。

家长正确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由于宝宝的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身体协调性比较差,四肢的配合不灵活,一系列的动作反应比较吃力,总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不按时睡觉、吃饭、洗脸刷牙慢吞吞等方面。面对父母疯狂地催促、责骂,孩子反而容易变得烦躁、耐性差,手忙脚乱,逆反心理,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父母需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多些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和责骂。对此,付小平推荐采用倒计时法、限时法、奖惩法等亲子游戏法,灵活地运用各个方法改掉磨蹭的习惯,用平等和谐的语气方式与宝宝交流。

 “时间储蓄罐”助力孩子时间管理

通过“时间储蓄罐”的方法,让孩子把时间当作金钱,将储罐里的时间有序存取,可以自己独立支配时间。通过“记录我的一天”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的珍贵,将生活中的事情和时间联系起来,进而增强对时间的感觉。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买闹钟,一起制定时间安排表,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制作时间金字塔”可以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概念,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家长要耐心引导,对症下药,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今晚22:00,付小平在辽宁卫视《爱幼科学说》的课堂上分享四大技巧让宝宝不再磨蹭,增强时间意识,学会时间管理,提高做事效率,真正地做时间的主人。更多精彩内容,锁定今晚22:00辽宁卫视《爱幼科学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