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启蒙阶段就遇到真传

编辑:kiki

  近日系列讲座《祖先留下的一本好书》在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开讲,该讲座也同时启动了文津书院与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文津书院·真传启蒙”公益项目。

  首场讲座的老师是原曹雪芹风筝工作坊负责人吴同泰先生。曹氏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个领域的传人之一,吴先生主管曹雪芹风筝工作坊也有十几年的历史,放风筝的年头则超过了60年。讲座话题围绕曹雪芹所写的一本奇书,《废艺斋集稿》的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展开。他的这本手稿记载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的“四艺”。可惜此书原稿早已散佚日本,现存于国内的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孔祥泽等人凭记忆誊写的版本。但这并不妨碍三百年来,曹氏风筝的传承者们谨遵古训,以北方扎燕风筝家族为依托来践行和宣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

  这次的启蒙讲座让不少听众感到了意外的惊喜。从外地赶来听讲座的教育工作者张文斐这样评价:“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传统文化老师讲风筝能讲得如此引人入胜,才知道一个风筝里面包含太多学问,吟诗,绘画,数学,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而参加此次活动的北京某一年级学生妈妈则表示,“原以为今天的活动只是简单地介绍风筝,但听完讲座,才发现祖先把做人的道理早就巧妙安排进了风筝之中。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学问,回去后,我会建议学校派课外班主管老师也来听”。
  文津书院负责人牛春兰表示,文津书院作为国家图书馆的一部分,肩负着社会再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文化的传承需要言传身教、需要脚踏实地的做每一件具体的事。“文津书院·真传启蒙”的项目就是这样,从启蒙之初就找到真正的“真人”,也就是我们的传承人,这样的传承是才是纯粹的传承,实实在在的传承。

  活动主办方之一,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真传计划负责人吴海蔓表示,这次讲座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真传启蒙”公益项目设计的初心。据她介绍,2015年底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通过调研发现中国家庭在学习传统文化上的挑战是文化回归热潮出现的“失真”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对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影响,而发起了“真传计划”。这项计划最关键的设计,就是让家学师承有绪的中国文化传人们能直接与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家庭生活对接,从而再续真传。目前已经有包括吴同泰老师在内的多位传人进驻了“真传计划”。希望公益基金会更是非常感谢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能够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支持这项公益项目,也期盼“真传计划”能走进更多的社会公共教育空间。
  前太庙研究员、礼乐研究专家贾福林先生在观摩首场讲座后表示,“文津书院·真传启蒙”是个特别好的公益项目。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是一个不争的实事,但只要种子不死根不灭,是一粒真种子是一棵正根,它遇到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就能复苏”。据悉,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真传启蒙”项目,从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起,每次将邀请一位文化传人,选择一本中华奇书,以文化传人数十年实践之功力化为启蒙之力,实现中华根与芽的对接。

下载妈妈网APP,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妈妈的世界只有妈妈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