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家长和老师提高警惕
整个实验过程中,一部分孩子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监控室里,孩子被带走的全过程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这也太好骗了吧!”一名家长感叹。
“说实话,看完了之后觉得心惊肉跳。”家长王女士说,“我平时跟女儿说得挺多的,不许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没想到她一个人独处时,还是这么容易就被骗了。”
她说,看起来单纯的说教效果不是很好,这样的实际体验能让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回去后得想办法再加强一下教育,让女儿意识到随便和陌生人走是很危险的。”
“平时我们也经常和孩子们说,不要和陌生人走,结果孩子们还是跟着走了。”一名老师感慨道。
丹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做这个实验,就是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够提高警惕,家长要对孩子的人身安全多些重视,多想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提个醒,尽量不要给孩子和陌生人单独相处的机会。
相关链接
结果“残酷”但不要害怕
去年6月1日,《钱江晚报》曾报道,杭州余杭警方到一家幼儿园进行“诱拐实验”,靠零食和玩具,半小时“拐”19个孩子。让很多家长汗如雨下。
这个实验的结果有些“残酷”,那么是不是就应该要求这么小的孩子,都具备对陌生人的警惕心呢?该报的记者采访了浙江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金诚教授,金教授的说法或许还能让家长心情舒缓一些:
第一,把模拟活动的场所设在幼儿园,使得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降低了。幼儿园是一个给孩子安全感的场所,犯罪率其实是很低的。陌生人能够进入幼儿园的情况,对于大多数幼儿园来说也是不合理的。
第二,太小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不能指望有很好的效果。
4岁~6岁的孩子,很多连现实和幻想都分不清楚。要让这样年龄段的孩子分辨什么是坏人,记住不能跟坏人走,其实是起不到明显效果的。
第三,要保护孩子安全,必须是监护人尽到自己的责任。家长自己看护好孩子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