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游戏 家长被莫名消费485元

编辑:anshanshan | 出处: 半岛都市报

  “收到银行对账单发现莫名其妙地消费了485块钱,仔细检查确认才得知,原来是孩子玩手机游戏闹的。”3月1日,市民杜女士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反映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有过像杜女士一样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智能手机与银行卡绑定在一起,孩子拿手机玩游戏时会遇到一些扣费的情况。对此,专家建议,市民在将手机交到孩子手中前,用手机安全软件扫描一下手机里是否存在恶意软件,将无用广告拦截,以免让孩子误点。

  给孩子玩手机游戏一下午少了485块钱

  杜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她的信用卡对账单出来的时候,发现有一笔支出485块钱,显示是快捷支付,而她始终没有想起是在什么时候支付了这笔钱。“我当时很奇怪 ,因为我怎么也想不起什么时候花了这笔钱,所以就打了银行的客服电话。”杜女士告诉记者,通过银行查询得知,在1月25日的时候有一笔手机支付。

  “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朋友的小孩用手机玩游戏的时候花钱买道具了。”杜女士说,年前的时候有朋友到家里来玩,朋友的小孩想玩保卫萝卜,就把手机给他,让他玩游戏了,当时玩了一下午。结果就这一下午,杜女士与手机绑定的信用卡里被扣了485块钱。

  杜女士说,孩子比较小,喜欢对着花花绿绿的屏幕乱按一通,有时候游戏里经常弹出一些提示 ,所以手机被扣费也在所难免了。

  广告植入真不少充值支付很容易

  记者注意到,安卓软件应用市场中,游戏众多,其中有很多儿童益智类的游戏,其中有不少游戏中被植入广告,有的甚至是弹窗广告,极容易被误点,令很多小孩“中招”。

  按照市民的说法,记者下载了一款名为《疯狂捕鱼》的手机游戏,进入游戏以后,在游戏界面的右上角有明显的金币标志,点击进入以后,出现了充值画面,点击以后,不需要支付密码就可交易成功,充值费用从话费里面扣除。

  “感觉这样的游戏有点不太合理,假如手机丢失后被陌生人使用,产生的大量费用还得自己来承担。”对于这样的现象,杜女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提醒玩手机游戏最好关闭网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国家工信部就出台了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措施,规定用户在申请定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时,必须要两次确认,对方才能收费。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提到,采用网络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手机莫名扣费的情况发生呢?对此,有手机经销商建议,孩子玩的游戏,家长自己可以先玩玩看,若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卸载。如果确实要给小孩玩,可以开启手机飞行模式,关闭网络和通讯连接,杜绝扣费信息上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