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信息哪去了?公开透明化目前还是梦
编辑:Tity 出处: 妈妈网
早前,在全国推行的“小升初”新政在网上引起众多家长的反响。与此同时,密切关注“小升初”教育信息成为家长每天的功课。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几乎没有政府网站公开“小升初”录取结果,这意味着什么?就近入学又成泡沫?

  【妈妈网特稿】早前,在全国推行的“小升初”新政在网上引起众多家长的反响。为了让孩子能就读一所好学校,家长们可谓是带着娃“削尖了头”往里挤。与此同时,密切关注“小升初”教育信息成为家长每天的功课。教育信息公开是保证“小升初”入学阶段公平、公正的基础。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几乎没有政府网站公开“小升初”录取结果,18所重点小学网站均未公开学区划片范围,也未公示推优名单或特长名单。

  不仅如此,多个区县的“小升初”热线电话多次拨打无人接听。这意味着什么?就近入学又成泡沫?又是寻老百姓开心?对此,一起听听各界的声音。

  【专家声音】

  媒体记者:教育部要求19个大城市到2015年,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您觉得到北京市明年是否能实现这个目标?

  专家: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说法,小学100%划片入学早已实现,是不是还有些学校还在同时采用考试选拔的方式,我们说不太清。但是市、区教委的有关人士都承认初中要做到90%划片入学难度非常之大。北京小升初择校问题突出的主要在四个城区,就是东城、西城、海淀、朝阳。据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四城区小升初划片入学的比例不到50%。

  媒体记者:北京市小升初成为群众严重不满的社会问题,许多问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究竟原因何在?

  专家:造成北京市小升初问题的原因,是在90年代末,少数名牌学校没有执行教育部关于重点高中必须与初中脱钩的要求,保留了一批初中“牛校”。它们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在小学阶段实行奥数培训、收取高昂的择校费等违背《义务教育法》的做法,提前“掐尖”获取“优质”生源。那些已经与初中脱钩的高中感到吃亏了,纷纷恢复初中,从而形成了一批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这一情况在全国各大城市是绝无仅有的,使得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格外困难。

  由于政府监管乏力和不作为,致使小升初乱象丛生,最终形成五花八门的招生渠道,包括坑班“点招”、推优、特长生、共建生、条子生等十余种,学生和家庭压力巨大,被迫加入“拼爹”、“拼钱”、“拼命”的残酷竞争。 因而,北京市能否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挑战在于能不能将这些重点学校“关进制度的笼子”,取消它们超越《义务教育法》的各种特权,将它们纳入与普通学校一视同仁的管理和招生轨道。

  媒体记者:这一轮小升初治理的前景如何,北京市的家长似乎已经疲了,心灰意冷,不太抱有信心,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专家:的确,北京市的小升初治理,刮风打雷许多次,最后都是故态复萌,乱象不止。这次会不一样吗?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很大的问号。

  我认为,这次与以往的不同,一个是力度特大,有明确的比例和清晰的时间表,不是过去那样笼统和原则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次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是在深化改革和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败、端正作风的背景下进行的。过去北京市拒不改变、难以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调要“为中央服务”,中央部委、大型国企都要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市能顶得住吗?现在可以重新认识这一问题。既然三公经费、办公室标准等等都可以改,子女上学的特权真的坚不可破吗?当然,这也需要中央部委、大型国企等的支持和配套改革。应当将取消共建生纳入国家机关整顿和改变作风的议题。

  另外,北京市这一矛盾的说法和态度也有问题。如果真正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那些特权学校,大领导如何择校?我们上麦当劳、星巴克需要找关系、托人、写条子吗?所以,严格贯彻《义务教育法》,实质性地缩小学校差距,北京市还是大有可为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