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入5亿支持小学和初中的课外活动

编辑:anshanshan | 出处: 京华时报

  新学期起,北京市小学和初中生每天放学早无人管,家长没空接等现象将得到缓解。

  根据日前市教委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周至少有3天,在下午放学后在校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活动,所有活动费用均由政府买单。记者从西城、海淀、东城等区县了解到,目前各区县已制订了初步实施方案,等本周上报市教委审批后将正式实施,预计最快将于两周后实施。

  5亿投入支持课外活动

  1月14日,市教委下发《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本学期各中小学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的3时30分至5时这段时间,要推动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次活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具体时间安排由区县与学校自行制定。

  此次课外活动计划将由市财政以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在校生人数为基础,按照城区生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5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由区县统筹安排使用,预计总投入将达到5亿元。对于活动形式,市教委强调,课外活动不得安排与学科相关的内容,各区县可参照市级体育、艺术、科技比赛活动内容,组织班级、学校或学区范围的各类活动和比赛。同时还可以开展“科学家进校园”、“体育明星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活动辅导老师可充分借助校外资源,如聘请民办教育机构老师、体育俱乐部、少年宫老师等。

  区县方案正在制订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城、西城、海淀等区县已按照各自地域特点制订了相关方案,待周四递交市教委审批后实行。据了解,有区县打算先在一两个学区进行试点,有的区县计划增加区域内少年宫数量等。此外,各个学校都要成立课外活动工作小组,制订具体方案并向家长公布。

  记者昨天从部分学校了解到,尽管目前各区还未正式下发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细则,但各个学校已开始摸底各种校外教育资源,为计划实施预热。

  劲松四小校长陈金荣介绍,目前学校还在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和论证,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将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现有的社团资源和教师资源,同时还将广泛征集家长意见。活动原则将结合学校已有的文体特色项目开展普及性的推广,如学校金帆舞蹈团将面向所有学生,金帆管乐团部分易于学习的项目,如打击乐、口风琴等也将进一步普及。

  石油学院第二附小则计划在学校已有的茶艺课等校本课程基础上,开设相声课,要求著名相声演员进校为学生讲授相声、快板、评剧等艺术课程。通过各种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实现学生课外活动的全面覆盖。

  各中小学表示,对于校外活动计划学校均表示积极欢迎,但在如何聘请老师、安排活动、时间规划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协调的地方,预计开学前几周不能马上全部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