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问题疫苗”这些到底是怎么了?

编辑:Tity | 出处: 海南特区报

  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已于20日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组乙肝疫苗,前两批次疫苗流向也已公布,但深圳事件发生5天后,涉事批次疫苗流向和批次至今尚未公布。公众的担心和忧虑由此难以消除,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追问。

  不少市民质疑,如果在湖南发生两例疑似“疫苗致死”案之后就全面叫停康泰公司全部批次的乙肝疫苗,17日的悲剧很有可能避免,但遗憾的是,当时有关部门还是心存侥幸,将嫌疑仅仅锁定在其中两个批次,没有对已经出现重大嫌疑的康泰公司采取更全面的检查,才会导致“疑似悲剧”再一次发生。

  公众对“疫苗不良反应”有多少知情权?

  婴儿死亡是否与疫苗有关?深圳市卫计划委称,目前尚不能确定该死亡病例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需要等医学鉴定结果才能明确诊断。婴儿父亲说,医院告诉他,孩子打的疫苗不是之前被报道出问题的疫苗,如果要查明死因,就得解剖尸体,等一两个月才能出结果,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了。

  然而针对此前湖南两例疑似“疫苗致死”事件,康泰公司16日发布通报,将此称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并称“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

  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绝大部分新生儿刚一出生就接种疫苗。公众对此疑虑难以消除: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不良反应是已知的,又有多少不良反应是被忽视的?发生的死亡病例有多少是注射乙肝疫苗造成的,又有多少与疫苗无关,而仅仅只是“偶合症”?

  此外,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于12月20日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组乙肝疫苗,但此次涉事的C201207086批次疫苗生产了多少,流向了何处,至今未公布。

  不少市民认为,在原因未明的情况下,不公布疫苗流向而仅仅“一停了之”,如何保障公众对“问题疫苗”的知情权,消除已接种相关疫苗父母的担心?17日家属就已怀疑孩子的死与乙肝疫苗有关,该疫苗与13日叫停的并不是同一批次,而深圳有关部门一直“谨慎地”等候到19日下午,才叫停该批次疫苗。中间耽误的这两天,其间如果发生新的“疫苗致死”案怎么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