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突如其来的一场意外,让彭伟庆的智力停留在了1岁多。为防儿子自我伤害,母亲彭外妹含泪将儿子养在铁笼中,不离不弃照顾至今。多少年过去,世界变化很大,但在彭外妹眼里,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儿子和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如今,80岁的她最担心的是自己百年之后,谁来照顾儿子。
只有母亲喂饭时,他才不抢勺、不吆喝
整个吃饭过程,伟庆双眼一直盯着母亲,视线从没移开
昨天上午10点半,郑州国棉一厂社区西二街8号家属楼内,一位母亲正安静坐着,旁边笼子里的儿子安详地睡着觉。母亲叫彭外妹,今年已80岁,儿子叫彭伟庆,也已48岁。见到记者,彭外妹扶着墙从里屋走出,坐到客厅陈旧的沙发上,“儿子不会说话,我们两个人都跟哑巴一样”。
房子不大,彭外妹一间,儿子一间,但彭外妹待在儿子房间的时间更多。百米外的一条闹市街,彭外妹一个月也难得去一次。彭伟庆睡觉的笼子,更像是大号婴儿床,高约1.7米,长约1.5米,安有4个轮子,上面没有顶,底部铺着棉毯和枕头。
浓浓的胡须昭示着伟庆的年龄,可他的行为举止更像个孩子。他身上套着围裙,是母亲怕他吃饭时弄脏衣服;胳膊上缠着毛巾,是因为他爱含手指,口水常流到袖口里,母亲担心他凉;脚上套着红毛线织的鞋子,是二姐彭秀荣做的,既不受冻也方便出来活动。
中午时分,伟庆醒来后开始嚷嚷。彭外妹起身,“他饿了”。她从厨房端出一碗汤面条,撒上一勺白糖拌匀,“他离不了糖,爱吃甜的”。伟庆坐起身子,透过栏杆,彭外妹把勺子递到他嘴边,他张开嘴,一勺一口。不到10分钟,面条吃了个精光,母亲拿过毛巾擦了擦伟庆的嘴,伟庆打了个饱嗝。整个吃饭过程,伟庆双眼一直盯着母亲,视线从没移开。
彭外妹说,伟庆只让母亲喂饭,就是姐姐来喂,他也不张口,甚至会抢勺子,大声吆喝。
如今,彭外妹眼睛早已花了,儿子照顾了47年也没“长大”,她从未听过儿子叫过一声妈。
幼年一场病,他的智力停留在1岁多
为防其自伤,家人将其置于笼中已40多年
不会说话,没有自控能力,彭伟庆的智力一直停留在1岁多—1966年9月,伟庆得了大脑炎,在医院治了10多天才从昏迷中醒来,但患上了后遗症和癫痫,“不认人,不知道吃喝,大小便也没感觉”。没有了自控能力,伟庆常被小刀、玻璃割伤,走路也会摔倒、磕破头。彭外妹心疼又无奈,为保护儿子,家人托木匠做了一个类似婴儿床的木笼子。随着年龄增长,伟庆个头变大,他们又焊了一个铁笼子。现在的笼子是1981年家人从旧货市场买来钢材焊成的。
伟庆自病后就成了一家人生活的中心。伟庆有3个姐姐,她们轮着照看弟弟,上学一般只上主课,而彭外妹为了照顾儿子,也主动上起夜班。家里钱都花在了伟庆身上,姐妹们穿的衣服都是邻居给的。三姐妹成家后,伟庆主要由父母照顾。
彭伟庆的父亲是归国华侨,早年在马来西亚,1953年回到河南,2002年去世,临终前,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