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江岸区警予中学初一(6)班班主任洪磊老师为全班37个学生登记初中新生学籍信息表,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半左右的孩子在父母年龄一栏不知道填什么、4个孩子对自己家庭成员到底有多少人搞不清楚、2个孩子甚至填不出父母的姓名。
最多空白栏:
父母“年龄”和“工作单位”
记者在警予中学看到,学生们填写的是“初中生信息表”,共20多项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籍贯、家庭住址等等,也要求填写家庭成员、工作单位、经济收入和消费情况等,另外还有比较大的篇幅填写学生初中期间的在校表现。据了解,学生初中三年的在校表现将由老师填写在这张表格上,毕业时进入学生档案。
洪磊老师说,她当时觉得内容比较简单,就直接发给学生让他们就在学校里填写。但把表格收上来后发现,一半的学生没有填父母的年龄,有10多个孩子在父母的“工作单位”一栏保持空白,6个孩子没有填写家庭成员及父母的姓名。
这6个孩子基本都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因为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或者有亲生的父母却跟再婚的父母一起居住,所以让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填。有一位学生解释说,爸爸从来没告诉他叫什么,所以不知道怎么写父亲的名字。
学生小佳(化名)在被问到为何没填父母年龄时说,平时通常都是父母给自己过生日,但父母的生日她很少问,父母也很少讲,所以具体的年龄她确实不太清楚。
家长填表也有“禁区”:
家庭收入和父母姓名
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了解到,上个月,武汉市中小学所有新生全部要求填写了一份学籍信息登记表,共70多项内容,因为要直接录入国家信息网,每所学校都非常重视。
友谊路中学副校长刘智华说:“以前只登记学籍信息,但今年要填住址、辖区、亲属关系、工作单位和收入等,包括离异家庭的情况都要注明。”拿到教育部门下发到学校的表格后,学校首先对班主任进行了培训,然后专门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填写。
不过,和警予中学出现的填表难题类似,这张表格也让许多家长认为,填写父母姓名、家庭收入、消费情况等,有“摸底”和“揭露隐私”的嫌疑。
汉口一所民办初中初一(3)班家长胡女士说,“家庭收入高的不想太"露富",低的填了又怕被学校看不起。还有位家长离了三次婚,家庭关系复杂,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私事,所以在孩子父母的姓名填写上也有些意见。”胡女士说,不少项目让家长觉得很为难,很多表格交给学校又被退回来修改,折腾了几次最后才算勉强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