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省份个人信用报告今起可上网查询

编辑:xiangmengjie | 出处: 凤凰网

  次日反馈查询结果

  可查到近5年逾期还款记录

  其实,从2013年3月起,征信中心已经面向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网上查询信用记录,此次又增加了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需要提醒的是,身份证号码前两位须为32、51、50、11、37、21、43、45、44。如果身份证号码所属地不在上述9省份之列,即便现在户籍已经迁移到9省份区域内,也暂时无法查询。

  据征信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之所以选择这9个省份,是根据查询量确定的。这些省份信用记录查询量较大、较为活跃。征信中心正在做各方面的准备,如果顺利的话,明年网上查询平台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开通。

  通过平台可查到三方面的信用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提示是注册用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是否有逾期记录的提示性信息,比如是否有最近5年内的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以及准贷记卡透支超过60天的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注册用户提供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汇总信息,个人信用报告则涵盖明细信息。公共记录包括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等。当日查询,次日反馈查询结果。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还表示,信用报告的信息将及时更新,信息的保存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个人有不良贷款记录,自该不良行为或事件结束之日起在信用报告上保留不超过5年的时间。

  如果对查询到的信用记录有异议,可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处理,或者直接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办理异议申请。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严格身份验证,内外网物理隔离

  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引发对公民信息泄露的担忧。如何才能确保公民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让其不被不法分子盗用呢?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减少或避免身份盗用等引发的信用信息泄露风险,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安全性:一是只有经过了严格的真实身份验证后才能成为平台的注册用户,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二是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确保信息安全。

  据介绍,平台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确保信息的安全。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平台用于验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报告信息存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系统每日会对平台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查询结果只在网站上保留7天。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在做一个搜索引擎的工作,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把信息从内网里调出来,再传输到平台上。”一位工作人员说。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无法实现实时反馈,一般会在个人提交查询申请的第二日反馈查询结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