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问题:单程证审批安排无需改变
跨境人口流动一直影响着香港人口的总数、组合及质素。在单程证计划下,每天最多有150名内地人士来港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有市民离港往内地升学或工作,也有退休人士移居内地。随着内地和香港两地交往愈趋密切,趋势很有可能持续。
昨日公布的人口政策咨询文件中指出,自1997年6月至今年6月,来港定居的内地新移民共78.4万名,而当中49%为与配偶团聚,49%为与父母团聚。林郑月娥昨日坦言,“除自然人口增长外,移民特别是单程证人士,是香港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单程证人士来港,过去香港实际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因此,对于有建议提出“会否以计分制吸引较高教育程度的单程证人士来港”时,港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回应称,首先根据《基本法》,单程证由内地当局审批,所以不存在特区政府取回审批权的问题,此外,港府也认为不需改变现时单程证的审批安排。
双非童:不可作为解决方法
根据文件有关“释放现有人口的潜力”中涉及“第二类儿童(即双非儿童)”的统计指出,“在2013年港府实行内地双非孕妇来港产子的‘零配额政策’前,在港出生的双非儿童约有20万名。
据港府统计处调查发现,约50%的双非儿童会在21岁前返港,而有些则会以跨境方式来港求学。林郑月娥还指出,预计3年后,即2016/2017至2018/2019学年,将会是香港小一学位需求的最高峰时间。
此外,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则表示,过去数年已在内地安排2间内地子弟学校,及4个港人子弟班,有600人参与,但回港人数亦只有双位数字。另外,他坦言,难以收集回港就学学童资料,但会尝试以不同方法搜集更多数据。
而对于此次政策中强调,“不可视双非儿童为解决人口挑战的办法”,林郑月娥则解释称,自实施“零双非“政策后,双非婴儿已由过去的数万名急跌至近年的数百名,因此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认为,“第二类婴儿”的定居状况不稳定,不可以作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来源。
被问到是否有为双非婴儿的父母安排来港的特别计划,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并无考虑有关计划,又指建议会带来反效果及错误信息,令双非婴儿问题再次涌现。她又指20万双非儿童的就学问题只是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