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务院“药品标准” 把好宝宝“进口大关”

编辑:南岭雪 | 出处: 妈妈网

  近年来,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聚焦的热点,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近日来婴幼儿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甚至部分知名品牌也牵扯其中,让一心牵挂孩子健康的育儿期爸妈们捏了一把汗。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召开了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提出要按药品标准监管婴幼儿奶粉的要求,这无疑是为婴幼儿健康又增加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那么,婴幼儿奶粉“享受”药品监管后,其质量和安全上增加了哪些保证?药品监管标准与食品监管标准到底有何不同?父母们又该如何选择婴幼儿食品、药品呢?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咨询了儿药领域的有关专家。

  药品标准监管:全面提高婴幼儿奶粉质量

  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严把准入门槛,全面清理和规范婴幼儿奶粉原料供应商和生产经营企业。对此,专家认为,国家采用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后,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必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此举使消费者的信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很多父母对于食品药品标准上的区别并无清晰的概念,对此专家表示,食品、保健食品以及药品,首先在定义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所谓食品,指的乃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但是其中并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产品。而保健品则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一类,但并不适合用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药品的定义则最为严格: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可称之为药品。因此,对于药品的监督与管理,也自然是三者中最为严格的,对其原料、工艺、生产的审核标准与程序也理应最为细致谨慎。

  在所有的商品之中,药品是最特别的一种,而这次会议之后,婴幼儿奶粉在监管方面也即将迈入特殊商品的行列,得到国家、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在严肃管理制度,强化审核标准的同时,在原料的收购把关、奶粉的出厂检验以及责任追究方面的制度也必将愈发完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