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环球时报》转发香港的《南华早报》6月14日文章,称北京的资深风险投资人查立认为,中国首都至少有6000名每人手握300套房的“超级房主”。查立引述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一名房地产经纪人的话说,“现在只针对那些手里有300套以上房产的房东提供服务,一些更小的房东我们还没精力去服务。”
前几天坊间传言**有374套房子,但**的辩护律师钱列阳予以否认,称这些房产是丁羽心及其亲友或者相关公司名下的财产。这律师挺够意思,为保住老刘那条老命可谓恪尽职守。事实上,在当下体制下,老刘有房和老刘喜欢并扶持的企业家有房,并没有本质区别,丝毫不会影响民愤的烈度。因此,《南华早报》那篇报道便将此上述情况形象地比喻为“北京潜伏六千**”。
对于部分贪官爱房子和房事,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但数量如此之大确实令人惊诧。仔细推敲下去,权贵们爱囤房说明了如下一个作业链条———靠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完成原始积累,然后靠买房子完成这些黑色财产的保值增值。结合当下股市黯淡、储蓄赔钱、收藏洗钱的现状,这也再次提醒公众:房子,只有房子,才是保住财产不缩水的唯一途径。
当多数人民群众相信房地产宏观调控会彻底挤出房产泡沫这一神话外,也有少数人民群众靠投资房地产避免了变穷的悲剧。当更多的人民群众终于明白过来准备储蓄换房产时,却发现这个大门已经在面前轰然关闭。“北京潜伏六千**”随之浮出水面。这不由得让人感慨:春江水暖为何总是丫先知?
在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一个行业像房地产那样与权力唇齿相依。从土地的审批到房产的建设、开发、销售,据说要盖一百多个公章。如果这样的机制不改,仅仅抑制投资只会使现有房地产升值,为大量房产持有者创造高额资产溢价,迅速暴富。在此背景下,国五条出台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是:完成全国不动产登记,并出台严厉的房产税征收政策,以确保整个楼市向着有利于刚需的方向前进。
真正让房价回归理性的关键措施不是继续出台夹生的房产调控政策,而是痛下决心搞明白“北京潜伏六千**”是真是假,假如属实有没有彻查背后腐败的决心,并按照法治的原则予以严惩。
如果继续陷入“有关部门辟谣,广大群众不信”的传统怪圈,那公众的最现实的期待就是:赶紧解禁房产交易,为更多人短期资产保值创造公平机会。对于永远无法分到一杯羹的弱势群体,地方政府则务必按照中央部署,落实保障房建设计划,重复一句有些贫了的老话:属于市场的归市场,属于政府的归政府。
俺还有点奢望:假如那些“超级房主”都是合法致富、聪明投资的高人,那也需要公示一下他们的名字,没啥恶意,只是想学习下人家的先进经验,进而奋起直追。